众所周知,门店是企业发展基石,连锁企业的是否发展壮大,衡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旗下连锁门店的业绩和规模数量。终端门店,掐住连锁企业命运的咽喉。究其连锁企业管控门店的原因和重要意义,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其必要性。
1、保证统一的输出品质
连锁企业的生命力,归根到底是各门店在市场面对直接消费顾客的存活能力。连锁门店在大量复制过程中,能否将母店的产品和服务力完美承袭,将大大影响企业后期的发力过程。如何去保证所有门店的输出品质统一,唯有及时而有效的管控。放任散养式,很容易使品牌失控,从而沦为“昙花式”企业。
2、弥补门店“造血”能力的不足
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,门店需要跟着消费趋势及时完成自身的“新陈代谢”。而门店“造血”的不足,这就需要企业总部借助手中强大的资源和思维理念对门店进行“输血”。只有管控到位,才能“输血”成功,保持门店竞争力,提升业绩。
3、完成企业的经验和资本累积
回顾连锁企业的发展演变史,往往是1家或者几家门店作为品牌在市场的试金石。初创阶段的连锁品牌对市场进行不断的摸索、调整,建立起后期门店快速、大量用以复制的母版。通过在管控下不断地高度复制,完成企业市场经验和经济资本的累积,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筹备。
随着连锁的发展,部分连锁企业也逐步认识到对门店的管控的重要性。我们常常接到连锁企业主这样的困惑,为什么做了管控却依然收效甚微呢?在走访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,连锁企业的管理之痛可见一斑。
一是蛮力管控。在信息化时代,部分连锁企业对门店的管控还处在蛮力时代。企业下设多个运营岗位,采用分区巡店模式。每个巡店人员的肩负十多家店甚至几十家店的巡管责任。单个店的巡视周期都在半个月以上,徒有其名,无有其实,实乃现代版的“愚公移山”。
二是传统信息化工具管控。部分连锁企业认知到门店管控的重要性,不惜代价引入传统信息化工具。当连锁门店尚不具规模时,尚可取得收效。当门店数不断增多时,传统信息化的建设成本呈直线式上升,将所得收效消耗大半。更重要的是,当门店数达到真正的一定量级时,它已无法再支撑起企业的管控需求。比如肚子里有料,以前使用的是上海本地一家集成商所提供的传统方案,随着门店数量的快速拓展和业务组织的新增,才发现传统信息化工具在架构上无法支持近百家店的同时运作,不得不更换为甩手掌柜营销管理ERP,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三是使用不”懂“行业的信息化工具,管控停留在表面和局部。信息化的发展,带来的是市面一大把的管理工具。然而很多功能都停留在表面,拥有明显的局限性,没有深度切入连锁特性和业务行业——线上订单信息只能手工统计;门店库存盘点没有依据,只能根据上次盘点数加进货数量扣除销售数量来计算;门店没有完整的报表体系,财务计算工作量巨大;门店库存管理无法与供应链管理打通等。表面上解决了连锁企业对门店的管控,但不能做到精细化,留下一座座信息孤岛,并不能对企业带来真正的发展推动力。
一是要深化对门店管理的认知,二是找到一套最懂行业的管理工具。能不能做好实体连锁,这两点至关重要。尤其是在这个逐渐过渡到DT时代(数据时代)的时期,连锁企业要想保持强劲的竞争力,并非易事。当然也并非难事,如同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中的那句话: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”。